公务员面试示范答题:优化社区便民服务
题目内容
某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存在服务效率不高、事项办理不便等问题:居民办理社保、计生等业务需多次跑、多头跑,部分窗口工作人员态度生硬;服务大厅设施陈旧,缺乏休息区域和便民设备;线上服务渠道不畅,老年人等群体不会操作。居民对此意见较大,希望社区能改善便民服务。作为社区工作人员,你会如何提升社区便民服务水平?
题目类型
这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类题目,融合了公共服务、民生保障与基层治理等要素。重点考查考生在面对社区便民服务短板时,能否从群众需求出发,通过流程优化、设施完善、服务创新等措施提升服务质量,体现考生的服务意识、问题解决能力和基层治理水平。
作答思路
- 调研需求,找准问题:通过问卷调查、现场走访、召开居民座谈会等方式,了解居民对便民服务的具体需求、办理业务时遇到的难点堵点,以及对服务态度、设施环境的意见建议,梳理问题清单。
- 优化服务流程:推行 “一窗受理、集成服务” 模式,整合社保、计生等业务窗口,实现 “一次受理、全程代办”;梳理高频业务办理指南,简化申请材料和流程,明确办理时限并公示。
- 改善服务环境与设施:对服务大厅进行改造,增设休息座椅、饮水机、自助查询机等便民设施;设置 “老年人绿色通道” 和志愿服务岗,为特殊群体提供帮办代办服务。
- 拓展线上服务渠道:完善社区线上服务平台,优化操作界面,提供业务预约、进度查询、政策咨询等功能;开展线上操作培训,制作简易教程,帮助老年人等群体适应线上服务。
- 建立长效提升机制:加强工作人员培训,提升服务意识和业务能力;建立服务评价机制,通过满意度调查、意见箱等收集反馈并及时整改;定期评估服务效果,持续优化便民服务措施。
作答示范
回答:
优化社区便民服务是提升居民幸福感的重要举措,解决当前服务中存在的问题,需要从流程、设施、人员等多方面综合发力。作为社区工作人员,我会从以下方面推进工作:
- 调研需求,找准问题:第一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研,向居民发放 500 份问卷,内容涵盖常办业务类型、办理时长、对服务的满意度等;在服务大厅设立意见箱,收集实时反馈;召开由老年居民、上班族、商户代表组成的座谈会,了解到居民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是 “社保年审要跑 3 个窗口”“线上平台操作复杂”“大厅没地方歇脚” 等。同时梳理业务办理数据,发现社保、计生、证明开具三类业务占比达 70%,且平均办理时长超过 40 分钟。
- 优化服务流程:推行 “一窗受理” 改革,整合原有 6 个业务窗口为 3 个综合服务窗口,每个窗口均可受理全类别业务,居民只需取一次号、交一套材料。组织业务骨干梳理 15 项高频业务的办理指南,删除重复证明材料,如将计生证明与居住证明的部分材料合并,压缩办理时限,承诺 “简单业务当场办、复杂业务 3 个工作日内办结”。制作 “一次性告知清单” 和流程图,在大厅公示并上传至社区公众号,让居民提前知晓办理要求。
- 改善服务环境与设施:申请社区惠民资金对服务大厅进行改造,新增 2 排休息座椅、3 台自助饮水机和 1 台自助复印打印机;设置 “爱心专座” 和无障碍通道,方便老年人和行动不便居民。在大厅入口设立 “志愿服务岗”,安排 2 名志愿者提供咨询引导、材料填写指导等服务,重点帮助老年人使用自助设备。每周三开设 “老年人专场”,减少高峰时段排队压力,工作人员全程陪同办理。
- 拓展线上服务渠道:升级社区微信公众号的服务功能,简化操作步骤,将业务预约、进度查询等核心功能放在首页,增加语音导航和视频教程。针对老年人开展 “线上服务小课堂”,每周二上午由志愿者手把手教学,重点讲解社保年审、养老金查询等常用功能,发放图文并茂的操作手册。开通 “线上预审” 服务,居民可提前上传材料,工作人员在线审核通过后再到现场办理,减少排队时间。
- 建立长效提升机制:每月开展一次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和礼仪培训,内容包括政策解读、沟通技巧等,培训后进行考核,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。在服务窗口设置评价器,居民可现场对服务打分,每月评选 “服务之星” 并公示。每季度开展一次满意度调查,根据反馈调整服务措施,如针对居民提出的 “周末没人办事” 问题,实行 “周末轮班制”,周六上午开放 2 个窗口办理业务。将便民服务提升纳入社区年度重点工作,建立 “居民需求 – 措施改进 – 效果评估” 的闭环机制,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效便捷的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