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务员面试示范答题:做好社区青少年暑期托管服务

题目内容​

暑假期间,某社区双职工家庭面临 “孩子无人看管” 的难题,部分青少年因缺乏陪伴沉迷手机游戏,甚至出现结伴外出游荡、安全隐患增多等情况。家长们希望社区能提供暑期托管服务,但社区存在场地有限、专业人员不足、活动内容单一等问题。作为社区工作人员,你会如何推进暑期托管服务落地见效?​

题目类型​

这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类题目,融合了民生服务、青少年关爱与社区治理等要素。重点考查考生在面对社区暑期托管需求时,能否整合资源、优化服务,解决家长后顾之忧,体现考生的服务意识、资源协调能力和基层治理水平。​

作答思路​

  1. 调研需求,摸清底数:通过问卷调查、家长座谈会、入户走访等方式,了解社区青少年数量、年龄结构、家长托管需求(如托管时间、期望活动内容),以及现有场地、人员等资源情况,明确服务缺口。​
  1. 整合资源,拓展场地:盘活社区现有空间,如党群服务中心、文化活动室等,进行合理分区改造;协调周边学校、企业开放闲置场地,争取公益组织提供物资支持,解决场地不足问题。​
  1. 组建队伍,充实力量:招募大学生志愿者、退休教师、专业社工等组成托管服务团队;邀请家长志愿者参与管理,建立人员培训和管理制度,提升服务专业性。​
  1. 丰富内容,优化服务:设计 “学业辅导 + 兴趣拓展 + 安全教育” 的托管课程,开设阅读、手工、体育等活动;建立家校沟通机制,每日反馈孩子情况,设置家长开放日,增强服务透明度。​
  1. 建立机制,保障长效:制定托管服务细则,明确安全责任、收费标准(公益普惠原则);建立服务评估机制,收集家长和孩子反馈并及时调整;争取街道财政支持,确保服务可持续开展。​

作答示范​

回答:​

做好社区青少年暑期托管服务,既能解决双职工家庭的急难愁盼,也能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。作为社区工作人员,我会从以下方面推进工作:​

  1. 调研需求,摸清底数:第一周通过社区微信群、线下问卷向家长发放调研表,内容涵盖孩子年龄、托管时段(如 8:30-17:30)、期望的活动类型(学业辅导、兴趣活动等)以及可接受的公益收费标准。召开家长代表座谈会,了解到社区 6-14 岁青少年约 80 人,其中 60% 家庭有托管需求,家长最关注安全保障和活动丰富性。同时排查社区资源:党群服务中心有 2 间活动室可利用,但缺乏桌椅和教学设备;辖区有 5 名退休教师和 10 余名大学生愿意参与志愿服务。​
  1. 整合资源,拓展场地:对党群服务中心的 2 间活动室进行改造,划分学习区、活动区和休息区,通过街道申请专项资金购置 15 套桌椅、2 组书架和一批益智玩具。与隔壁小学协调,争取暑期开放操场和多媒体教室,用于体育活动和兴趣课教学。联系本地文具店和公益组织捐赠图书、画笔等物资,降低运营成本。在社区公告栏公示场地改造方案和资源清单,接受居民监督。​
  1. 组建队伍,充实力量:组建 “1+N” 托管服务团队:1 名社区专职人员负责统筹协调,N 包括 5 名退休教师(负责学业辅导)、10 名大学生志愿者(协助活动组织)、2 名专业社工(负责心理疏导)。上岗前开展 1 天培训,内容包括安全应急预案、青少年沟通技巧和活动组织流程。建立志愿者排班表和考勤制度,明确每人的职责区域,确保每个活动环节都有专人负责。​
  1. 丰富内容,优化服务:设计 “七彩暑期” 托管课程表:上午安排 1.5 小时学业辅导(由退休教师答疑)和 1 小时阅读时光;下午设置兴趣轮换课,如周一手工、周二科普实验、周三书法、周四体育游戏、周五才艺展示。每周三下午增设安全教育课,邀请民警讲解防溺水、防诈骗知识。建立 “每日反馈” 机制,通过家长群发送孩子活动照片和表现小结,每月设立 “家长开放日”,邀请家长参与活动并提出建议。针对特殊需求孩子,如低年级学生,安排专人负责午休管理。​
  1. 建立机制,保障长效:制定《社区暑期托管服务细则》,明确安全责任(如入离园签到、活动期间专人看护)、收费标准(每人每天 20 元,用于物资采购和志愿者餐补),对低保家庭实行费用减免。成立由社区主任、家长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,每周检查服务质量和安全隐患。托管结束后开展满意度测评,80% 以上家长认可则纳入社区常态化服务,计划秋季学期周末延续部分兴趣活动。同时总结经验,形成 “资源整合 – 专业服务 – 多方参与” 的托管模式,为后续服务提供借鉴。

类似文章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