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务员面试示范答题:助力老年人跨越智能技术鸿沟

题目内容​

随着智能技术快速发展,某社区许多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面临诸多不便: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挂号就医、无法在线缴纳水电费、看不懂健康码和行程码导致出行受阻,甚至因担心操作失误不敢使用智能设备。部分老年人因此产生失落感,与社会逐渐脱节。作为社区工作人员,你会如何帮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智能生活?​

题目类型​

这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类题目,融合了民生服务、社会适应与基层治理等要素。重点考查考生在面对老年人融入智能社会难题时,能否精准把握老年人需求,通过技能培训、人文关怀等措施帮助老年人跨越技术鸿沟,体现考生的民生服务意识、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关怀精神。​

作答思路​

  1. 全面调研,明确需求:通过入户走访、召开座谈会、发放问卷等方式,了解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的现状、遇到的具体困难以及希望掌握的技能,分类梳理就医、缴费、出行等高频需求场景的问题。​
  1. 开展精准技能培训:针对老年人特点,设计 “手把手” 教学课程,涵盖智能手机基础操作、常用 APP 使用等内容;组建志愿者服务队,一对一或小组式教学,定期开展集中培训和上门辅导。​
  1. 优化适老服务保障:在社区服务中心设立 “智能技术服务站”,提供日常咨询和应急帮助;协调医院、银行等机构保留线下服务窗口,为老年人提供 “无码通道” 等便利措施。​
  1. 加强人文关怀与激励:组织 “老年智能达人” 评选活动,激发老年人学习热情;开展智能技术主题茶话会,让老年人分享学习心得,减少对技术的畏惧感;鼓励家庭成员参与教学,增进代际沟通。​
  1. 建立长效帮扶机制:制定社区适老化服务工作计划,定期评估培训效果并调整内容;联合企业、社会组织持续提供资源支持,将智能技术帮扶纳入社区常态化服务。​

作答示范​

回答:​

帮助老年人跨越智能技术鸿沟,让他们共享科技发展成果,是社区服务的重要责任。作为社区工作人员,我会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:​

  1. 全面调研,明确需求:组织团队对社区 60 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分层调研,重点走访独居、高龄老人家庭。通过问卷和访谈了解到,社区 85% 的老年人拥有智能手机,但仅 30% 能熟练使用;就医挂号、线上缴费、出示健康码是三大高频难题,部分老人因不会操作多次错过医院挂号或无法进入公共场所。同时发现,老年人学习意愿强烈,但担心 “学不会”“操作错扣钱”,对复杂界面和专业术语接受困难。​
  1. 开展精准技能培训:设计 “银发智能课堂” 系列课程,分基础班和进阶班。基础班教授开机、联网、拨打电话、拍照等基础操作;进阶班针对就医挂号、水电费缴纳、微信视频等实用技能,每节课控制在 40 分钟内,采用大字教材和实操演示。组建由大学生志愿者、社区年轻党员组成的 “一对一帮扶队”,每周两次上门辅导,重点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。每月开展一次 “情景模拟” 培训,在社区模拟医院挂号、超市付款等场景,让老年人在实践中巩固技能。​
  1. 优化适老服务保障:在社区服务中心设立 “智能技术服务站”,安排 2 名专职人员提供日常咨询,配备放大镜、简易操作指南等工具,帮助老年人解决突发问题。与社区医院、周边超市协调,保留人工挂号窗口和现金支付通道,在入口处设置 “老年人协助岗”,帮助不会使用健康码的老人登记通行。联合银行在社区开展 “适老金融服务日” 活动,现场指导老年人使用手机银行,同时提醒防范电信诈骗。​
  1. 加强人文关怀与激励:举办 “老年智能达人” 评选,设置 “最佳进步奖”“实用技能奖” 等,对获奖老人颁发证书和实用小礼品,邀请他们在课堂上分享学习经验。每季度组织 “智能生活茶话会”,让老年人交流使用智能设备的趣事和困难,减少孤独感和畏惧感。发起 “家庭共学计划”,鼓励子女利用周末教父母使用新功能,社区为积极参与的家庭发放 “亲情学习礼包”。​
  1. 建立长效帮扶机制:制定《社区适老化智能服务三年计划》,将智能技术培训纳入社区常规服务,每季度更新课程内容,如新增短视频制作、线上买菜等热门技能。与本地科技企业合作,争取适老化 APP 资源和设备支持,定期为老年人手机优化系统、清理内存。成立由社区工作人员、志愿者、专业人士组成的评估小组,每半年评估服务效果,根据老年人需求变化调整服务策略,让老年人真正感受到智能生活的便利,实现 “老有所学、老有所享”。

类似文章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