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务员面试示范答题:规范社区宠物管理
题目内容
某社区养宠物的居民日益增多,但随之出现了一系列问题:宠物随地大小便污染环境,部分大型犬未拴绳吓到居民,宠物叫声扰民引发邻里纠纷,甚至发生过宠物伤人事件。居民对此意见很大,多次向社区反映。作为社区工作人员,你会如何解决这些问题?
题目类型
这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类题目,融合了社区治理、民生服务与公共安全等要素。重点考查考生在面对社区宠物管理难题时,能否平衡养宠居民与其他居民的利益,通过制度规范、宣传引导等措施化解矛盾,体现考生的基层治理能力、沟通协调能力和公共服务意识。
作答思路
- 全面调研,掌握情况:通过走访居民、发放问卷、查看投诉记录等方式,了解社区宠物数量、种类,以及宠物扰民、污染环境、伤人等问题的具体表现和高发区域,梳理居民的核心诉求。
- 制定管理规范:结合社区实际,联合居民代表、养宠户共同制定《社区宠物管理公约》,明确宠物拴绳、粪便清理、吠叫管控等要求;划定宠物活动区域和禁入区域,如儿童游乐区禁止宠物进入。
- 加强宣传引导:通过社区公告栏、微信群、宣传册等渠道,宣传宠物管理公约和文明养宠知识;组织文明养宠讲座,邀请养宠专家和律师讲解相关法律法规,提高居民的规则意识。
- 完善配套措施与监督:在社区设置宠物粪便收集箱和拾便袋发放点;组织志愿者开展日常巡逻,对不文明养宠行为进行劝导;建立投诉处理机制,及时调解邻里纠纷,对违规行为进行公示。
- 建立长效机制:成立社区宠物管理协调小组,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新问题;将文明养宠纳入社区文明家庭评选标准;与辖区派出所联动,对多次违规或造成严重后果的养宠户依法处理,确保管理效果长效化。
作答示范
回答:
社区宠物管理关乎邻里和谐与公共环境,解决当前问题需要兼顾各方利益,引导居民共建文明社区。作为社区工作人员,我会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:
- 全面调研,掌握情况:首先,我会整理近三个月的社区投诉记录,发现宠物相关投诉占比达 40%,主要集中在宠物随地大小便、大型犬未拴绳和夜间吠叫等问题。设计调查问卷向全社区居民发放,内容包括对宠物问题的困扰、对管理措施的建议等,计划回收有效问卷 300 份以上。同时,走访 10 户养宠居民和 10 户非养宠居民,面对面了解他们的诉求,如养宠居民希望有专属活动空间,非养宠居民则担心孩子安全。通过调研明确:社区内大型犬有 25 只,宠物粪便污染集中在绿化带和单元门口,傍晚 6-8 点是宠物活动高峰且易发生纠纷。
- 制定管理规范:组织居民代表、养宠户代表、物业人员召开三次座谈会,共同商议并制定《社区宠物管理公约》。公约明确规定:宠物外出必须拴绳(绳长不超过 2 米),大型犬需佩戴嘴套;养宠户需及时清理宠物粪便;每日晚 10 点至早 7 点禁止宠物在公共区域剧烈活动以防吠叫扰民。同时划定中心广场西侧为宠物活动区,儿童游乐区、健身区等为宠物禁入区,在禁入区域设置醒目标识。
- 加强宣传引导:在社区公告栏张贴彩色宣传海报,用漫画形式解读管理公约;在居民微信群每周推送文明养宠小贴士,如 “遛狗拴绳口诀”“粪便清理指南” 等。邀请辖区宠物医院医生开展 “文明养宠健康行” 讲座,讲解宠物防疫和行为训练知识;邀请律师解读《养犬管理条例》,明确违规养宠的法律责任。制作 1000 份文明养宠宣传册,发放到每户居民手中,重点标注公约核心条款。
- 完善配套措施与监督:在社区绿化带、单元门口等位置增设 20 个宠物粪便收集箱,配备拾便袋和消毒喷雾,每周由物业补充一次。组建 “文明养宠劝导队”,由 5 名退休党员和志愿者组成,每天早晚在小区巡逻,对未拴绳、不清理粪便的行为进行友善劝导,对不听劝者记录在案。建立 “宠物问题快速响应” 机制,居民可通过社区 APP 一键投诉,工作人员确保 2 小时内到场调解,调解结果在社区公示栏公布。
- 建立长效机制:成立由社区主任、2 名养宠代表、2 名非养宠代表组成的宠物管理协调小组,每月召开一次会议,分析问题变化并调整管理措施。将文明养宠纳入 “社区文明家庭” 评选标准,对连续半年无违规记录的养宠户给予表彰和小礼品奖励。与辖区派出所建立联动机制,对三次以上违规或造成宠物伤人的养宠户,由派出所依法进行批评教育或处罚。通过这些措施,逐步形成 “公约约束、宣传引导、居民共治” 的管理模式,让社区成为养宠户与非养宠户和谐共处的家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