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基常识:中国古代文学之唐诗
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,是唐代文学的代表成就,其题材广泛、风格多样、名家辈出,在诗歌史上达到了巅峰状态,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,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。
唐诗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初唐、盛唐、中唐、晚唐四个阶段,每个阶段都呈现出独特的文学风貌。
初唐时期是唐诗的开创阶段,这一时期的诗人在继承南朝诗歌艺术的基础上,逐渐摆脱了绮靡文风的束缚,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。“初唐四杰”—— 王勃、杨炯、卢照邻、骆宾王是这一时期的代表诗人。他们的诗歌题材从宫廷走向社会现实,风格清新刚健,拓宽了诗歌的表现领域。王勃的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中 “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” 的名句,意境开阔,情感真挚,成为千古绝唱。此外,陈子昂提出 “风骨”“兴寄” 的诗歌主张,其《登幽州台歌》“前不见古人,后不见来者。念天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涕下”,以苍凉悲壮的风格,展现了开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,对唐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。
盛唐时期是唐诗的鼎盛阶段,出现了一大批成就卓著的诗人,形成了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和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两大诗歌流派。李白是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,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、想象丰富、语言清新自然,被誉为 “诗仙”。其代表作《望庐山瀑布》“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”,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;《将进酒》“天生我材必有用,千金散尽还复来”,则展现了他自信洒脱的人生态度。杜甫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,他的诗歌真实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,风格沉郁顿挫,被誉为 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 “诗史”。《三吏》《三别》深刻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;《春望》“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”,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亲人的思念。此外,盛唐时期还涌现出了以王维、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,王维的诗歌 “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”,《山居秋暝》“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” 描绘了宁静优美的田园风光;以高适、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,岑参的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“忽如一夜春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”,以奇特的想象描绘了边塞雪景,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。
中唐时期唐诗风格多样,诗人试图在盛唐的高峰之后开辟新的创作道路。白居易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,他倡导新乐府运动,主张 “文章合为时而著,歌诗合为事而作”,强调诗歌的现实意义和社会功能。其代表作《长恨歌》《琵琶行》叙事完整,语言通俗,情感真挚,在当时广为流传。元稹、刘禹锡、李贺等诗人也各有成就,刘禹锡的《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》“沉舟侧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春”,充满了积极向上的人生哲理;李贺的诗歌想象奇特,风格浓丽,被称为 “诗鬼”。
晚唐时期唐诗逐渐走向衰落,但仍有李商隐、杜牧等诗人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,二人并称为 “小李杜”。李商隐的诗歌含蓄朦胧,意境深远,擅长运用典故,《无题》“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” 表达了真挚的爱情,成为千古名句。杜牧的诗歌风格俊爽清丽,多咏史怀古之作,《阿房宫赋》借古讽今,感叹兴亡;《赤壁》“东风不与周郎便,铜雀春深锁二乔”,以史咏怀,寓意深刻。
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巅峰,其丰富的内容、精湛的艺术技巧和多样的风格,不仅是中国文学的宝贵财富,也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,至今仍被人们广泛传诵和喜爱。
练习题
下列关于唐诗及其代表诗人的说法,正确的是( )
A. 李白被誉为 “诗圣”,其诗歌风格沉郁顿挫
B. 杜甫的《望庐山瀑布》以夸张手法描绘了自然景色
C. 白居易倡导新乐府运动,主张诗歌应反映社会现实
D. “小李杜” 指的是李白和杜甫,他们是盛唐诗歌的代表
答案及解析
答案:C
解析:
A 项错误,李白被誉为 “诗仙”,其诗歌风格豪放飘逸;杜甫被誉为 “诗圣”,诗歌风格沉郁顿挫。
B 项错误,《望庐山瀑布》是李白的代表作,而非杜甫,该诗以夸张手法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。
C 项正确,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诗人,他倡导新乐府运动,主张 “文章合为时而著,歌诗合为事而作”,强调诗歌应反映社会现实,具有现实意义和社会功能。
D 项错误,“小李杜” 指的是晚唐诗人李商隐和杜牧;李白和杜甫并称为 “李杜”,是盛唐诗歌的代表人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