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公务员面试示范答题:激活基层文化活力,丰富群众精神生活
一、标题
激活基层文化活力,丰富群众精神生活
二、题目内容
某村文化活动匮乏,村民闲暇时多以打牌、闲聊为主,部分村民因缺乏健康娱乐方式而参与赌博;村里的文化活动室设施陈旧、书籍稀少,长期无人问津;传统民俗文化也因缺乏传承和保护而逐渐流失。作为驻村第一书记,你会如何改变这一现状?
三、题目类型
这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类题目,融合了文化建设、基层治理和群众工作等要素。主要考查考生在面对基层文化发展滞后的问题时,能否深入挖掘问题根源,通过丰富文化活动、完善文化设施、传承民俗文化等措施,提升基层文化建设水平,体现考生的文化服务意识、资源整合能力和基层工作能力。
四、作答思路
- 调研了解,掌握需求:通过与村民聊天、召开村民代表会议、实地查看文化活动室等方式,了解村民对文化活动的需求、对文化活动室的使用意见以及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情况,明确问题的关键所在。
- 修缮升级文化设施:向上级文化部门申请专项资金,对文化活动室进行修缮,更新桌椅、添置书架等;筹集图书资源,包括农业技术、文学故事、儿童读物等,满足不同群体需求;配备棋牌、乐器、健身器材等,丰富活动形式。
- 丰富文化活动形式: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活动,如广场舞比赛、农民运动会、读书分享会等;成立兴趣小组,如书法班、秧歌队等,鼓励村民积极参与;利用重要节日举办民俗活动,增强文化吸引力。
- 传承保护民俗文化:走访村里的老艺人,记录和整理传统民俗技艺;邀请老艺人收徒传艺,举办民俗文化展示活动;将民俗文化融入村校教学,培养青少年的传承意识。
-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:推选村民组成文化活动室管理小组,负责日常维护和活动组织;建立活动反馈机制,定期收集村民意见并调整活动内容;争取持续的政策和资金支持,确保基层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。
五、作答示范
回答: 基层文化建设是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、促进乡村和谐发展的重要抓手。改变村里文化活动匮乏的现状,需要从设施完善、活动丰富、文化传承等多方面发力,让村民的精神生活充实起来。作为驻村第一书记,我会采取以下措施:
基层文化建设是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、促进乡村和谐发展的重要抓手。改变村里文化活动匮乏的现状,需要从设施完善、活动丰富、文化传承等多方面发力,让村民的精神生活充实起来。作为驻村第一书记,我会采取以下措施:
- 调研了解,掌握需求:我会利用农闲时间,挨家挨户与村民交流,询问他们喜欢的文化活动类型,比如是更倾向于体育比赛还是文艺表演,对文化活动室有哪些功能期待;召集村民代表和村两委干部开座谈会,讨论村里曾经有过的特色文化活动和传统民俗;实地查看文化活动室的现状,记录设施损坏情况、图书数量和种类等,全面掌握村民的文化需求和当前存在的问题。
- 修缮升级文化设施:积极向上级文旅部门申请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专项资金,对文化活动室进行整体修缮,粉刷墙面、更换破损门窗,添置新的桌椅和书架,让活动室焕然一新。通过联系县图书馆、发动社会捐赠、组织村民捐书等方式,筹集各类图书 2000 册以上,涵盖种植养殖技术、法律法规、经典名著、儿童绘本等,满足不同年龄和需求的村民阅读。同时,配备象棋、围棋、二胡、篮球、乒乓球桌等文体器材,为村民开展多样化活动提供硬件支持。
- 丰富文化活动形式:每月组织一次主题文化活动,比如春季举办 “春耕杯” 农民运动会,设置拔河、插秧比赛等趣味项目;夏季开展纳凉晚会,邀请村民自编自演节目;秋季举办读书分享会,鼓励村民交流阅读心得。成立书法、广场舞、民间小调等兴趣小组,安排有特长的村民担任组长,定期组织活动,文化活动室免费提供场地和器材。利用春节、端午等传统节日,举办写春联、包粽子等民俗活动,吸引村民参与,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。
- 传承保护民俗文化:走访村里的老艺人,比如会扎纸灯、唱地方戏的老人,用文字、影像等方式记录他们的技艺和故事,整理成民俗档案。邀请老艺人在文化活动室定期开展传艺活动,免费向村民传授技艺,对于表现优秀的学员给予小礼品奖励。在村里小学开设民俗文化兴趣课,让老艺人走进课堂教学,培养孩子们对本土文化的兴趣和传承意识。每年举办一次民俗文化展示节,展示村民制作的民俗手工艺品和文艺表演,增强村民的文化自豪感。
建立长效管理机制:从村民中推选 5 名有责任心、热心文化事业的人组成文化活动室管理小组,负责活动室的日常开放、图书借阅登记、器材维护等工作,制定管理小组的职责分工和值班表。在活动室门口设置意见箱,每月收集村民对活动和设施的意见建议,根据反馈及时调整活动安排和设施配置。将文化建设纳入村规民约,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文化活动、爱护文化设施。定期向上级汇报文化建设情况,争取将村里的文化项目纳入县级重点扶持范围,确保每年有稳定的资金投入,让基层文化活动持续开展,真正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。